【AT】为大运会而设计——成都高新体育中心(by西南院郑勇团队)
公园中的体育中心
——大运会背景下成都高新体育中心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郑勇 肖迪佳 陈嘉乐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1 创作背景及项目概况
高新体育中心是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的重要比赛场馆之一,坐落于成都高新中和片区的中和一线北侧、成仁快速路西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16万㎡,由多功能体育馆、全民健身馆、综合服务中心、体育场、垒球场、风雨球场等组成。其中,多功能体育馆为综合甲级体育馆,既能满足篮球、排球、体操、冰球等国内比赛及国际单项比赛要求,也能兼顾文艺表演、会议会展等需求。该部分已于2020年12月完工,并将承担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赛事、2022年世乒赛等国际大型赛事保障任务。
▲总平面图
02 设计理念
大运会是成都提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目标后,成功申办的首个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作为大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主要场馆,高新体育中心设计深入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可持续
提升区域价值的城市地标
当代建筑实践的目的更多是解决城市中的问题,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成都秉承“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社区生活品质,带给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项目所在的高新中和片区以居住社区为主,周边公园和体育活动资源匮乏,环境品质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市民生活的需求。为此,设计团队希望通过本次城市地标的打造,提升当地环境品质与人文气质,将城市建筑、运动健康及生态环境更好地融合,带动周边地区整体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相信,优秀的场馆建设会促进区域整体的良性互动——赛时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大运会相关艺术、教育、健康等活动;赛后利用场馆加强社区多元文化融合,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持续。
生态可持续
打造生态绿色的活力公园
如何保持并加强城市背景下自然场所的特质和归属感,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计团队以“创造活力公园”为初衷,深刻解读建筑与人、环境、城市的关系,通过打造生态绿色的公园,吸引人流、聚揽人气,并将公园作为城市功能的补充,带动周边发展,提升区域价值。整体规划将主体建筑场馆相对集中布置,让更多土地资源用于景观绿化和室外场地的打造,创造绿树成荫、通透舒缓的生态体育公园,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建筑及景观立体曲线有意模拟自然,在形成城市标志性界面的同时,塑造出绿色起伏的地景形态,为市民提供丰富而有趣的公共活动场所。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通畅地组织功能动线、确保空间形态的完整统一,是本次设计着重考虑的问题。项目中,多维度、流线型的设计贯穿始终:1)围绕中央体育场的环形景观轴,引入城市人流,延伸至西侧用地外的城市绿地,形成延续的城市生态绿轴;2)用地东侧布置风雨球场及室外场地,结合侧面草坡的消隐设计,以抬升的建筑体量阻挡成自泸高速路的噪音、烟尘对场地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建筑抬升形成的场地高差,强化生态绿色可视面,促成良好的整体园区环境;3)整个用地在强化高低起伏的草坡公园景观基础上,结合6m标高的裙房屋面,通过平台、踏步、坡道、连桥形成不同标高的步行路径,让室内外各个功能空间自然衔接,人们从户外可到达建筑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各个层面,丰富健身体验。
▲沿公园总体透视
除此之外,项目还设有雨水回收系统、雨天可自动关闭的灌溉系统、室内CO2浓度监控系统、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等节能系统及设备,为项目未来的可持续使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环境价值。
功能可持续
强调平赛结合的灵活功能
平赛结合是竞技、休闲、服务及大众需求的结合,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是提高场馆利用水平和利用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功能体育馆在设计之初即考虑了平时的开放运营,并且以开放为首要目的引导功能空间设计,在考虑未来发展变化的同时,尽可能发挥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注重赛时和赛后的平衡。
▲多功能体育馆鸟瞰
多功能体育馆位于用地西侧,为特大型甲级体育馆,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总建筑面积82732㎡,总座席数12912座(固定看台9914座,活动看台2998座)。内场设置斗屏、端屏及环屏,能够满足良好的高清转播需求。观众席为可独立送风的软椅,保证了良好的观赛体验。
▲多功能体育馆平时观众厅
比赛场地位于首层,净尺寸为70m(长)×40m(宽)×16m(高),既满足篮球、排球、体操、冰球等高标准大型赛事的要求,亦可兼顾非赛时文艺表演、大型展销会的需求。训练场设于体育馆西侧,场地尺寸为75m(长)×25m(宽)×10m(高),可设两个标准篮球场。由于空间布局上训练场与比赛场平层布置,因而具有便捷的沟通联系条件。此次作为大运会乒乓球主场馆,比赛场可满足14片7m×14m和2片9m×18m乒乓球比赛场地的布置,训练场可满足15片7m×14m乒乓球训练场地的布置。
▲多功能体育馆赛时观众厅
▲多功能体育馆休息厅
当比赛场作为文艺表演厅使用时(非赛时),三面台(短边舞台)的布局模式可提供9 100个座席配置,其中看台座席(含活动看台)约8100人,场地内临时座席约1000人,并且训练场可灵活切换为后台使用。
▲多功能体育馆剖面图
▲多功能体育馆灵活的功能布局模式
经济可持续
坚持以馆养馆的运营策略
设计将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及其衍生商业配套功能统筹设计,不仅提供举办国内比赛及国际单项比赛的场所,更提供一年四季可供市民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以此打造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体育中心,集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商务休闲、饮食购物、教育培训于一体,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形成完整的体育产业经济链,实现体育中心的“自我造血”,进而创造经济效益。
▲全民健身馆和综合服务中心透视
位于用地东侧的全民健身馆、综合服务中心及“运动MALL”,总建筑面积达91127㎡,是一座具备大众健身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全民健身馆内设有各类运动健身用房,包括含40片场地的乒乓球馆、内设标准池及训练池的游泳馆、击剑馆、含6片场地的壁球馆以及53片羽毛球场地。综合服务中心包含运动员配套用房、运动员餐厅、包间、茶房、会议中心及商业,所有功能均可在非赛时对外开放。结合市民健身动线设置的“运动MALL”位于全民健身馆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北侧,为前来运动健身的市民提供商业休闲服务。首层连续的景观屋面将三个建筑联系起来,旨在为市民提供交往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全民健身馆和综合服务中心二层平面图
▲全民健身馆首层架空透视
文化可持续
表达蜀锦文化的建筑语汇
对于高新体育中心项目各个单体建筑的“形态”,如果说“形”的设计是从场地的动态肌理和人流动线出发建立的建筑体型与景观环境的融合,那么“态”的设计则是从文化层面的深度考究,由蜀地的人文环境决定其文化符号的理解,这更多体现在表皮材料的表达上。现代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现不仅仅是对所在区域材料的物质性表现,更应该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材料的人文内涵进行提炼。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其肌理光泽流畅,是传统艺术和现代审美结合的典范。设计团队希望借此契机,在大运会国际化的语境中通过“蜀锦”这一传统符号向世界传递四川的文化与精神。
项目外立面设计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通过引入流畅的曲线和不同穿孔率的金属穿孔板,形成疏密有致、舒缓灵动的建筑表皮,对传统“蜀锦”肌理进行抽象表达,演绎出独特、现代的建筑形象,使之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能传递出浓浓的四川文化情愫,体现成都作为“锦官城”所特有的雅致、时尚而又个性十足的生活格调。“蜀锦”的外立面肌理进一步融合“韵动丝路、绿绣锦城”的理念,设计团队希望建筑如“蜀锦”缎带一般跃动于“锦官城”中,带动起一片充满活力的城市绿洲。
03 精细化、精准化的设计管控
通过建筑参数化设计
对整体异形曲线结构、幕墙分板进行精准定位
在方案整个设计推敲及施工图阶段,设计团队采用Rhino及Grasshopper等软件对方案造型的数据节点进行控制,使用Revit软件对前期方案体量模型进行深化并完成最终的施工图绘制工作,大至建筑整体轮廓,小至每块幕墙板面的四点三维定位,都能实现精确控制。在项目施工配合阶段,该信息模型发挥了数据核心的作用,为施工单位和各个材料厂家提供工厂深化加工的基础三维数据,突破了传统二维设计方法的局限,最大化保证项目设计信息的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幕墙设计引入创新技术措施
确保外立面幕墙整体效果
为抽象演绎“蜀锦”丝般柔顺的肌理效果,幕墙现场挂样的关注重点是外立面材料的选择。经过50多次的现场挂样、看样,外立面表皮折板曲线之间的金属穿孔板穿孔率最终确定为35%~40%的微差变化,从室内看向室外,30mm的穿孔孔径让视野亦不受影响。为了避免每块矩形板依据折板曲线切割后形成锯齿边,在穿孔铝板幕墙构造措施上,首创了“满打孔”的穿孔方式,同时结合“密布铝板条”的加强措施,既保证铝板强度,又使穿孔不被遮挡、加强筋不可视,同时弱化板间分缝,提升了穿孔铝板的立面效果,实现建筑表皮如纱般的整体效果。
▲现场材料打样,穿孔板满打孔 + 密布铝板条
04 结语
建筑设计创新的根本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高新体育中心项目从“绿色公园”“复合功能”“地域文化”出发,旨在打造一个融入自然、充满活力的城市地标建筑群落,不仅使项目实现良性运作,也带动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加速建设,多功能体育馆外立面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全民健身馆及综合服务中心的外立面幕墙也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设施的调试及室内装饰装修工作,以保障今年大运会的顺利举行。
▲沿城市道路总体鸟瞰
项目信息
业主:成都高投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体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设计九院
项目负责人:郑勇、蒋玉辉
设计团队:金蓓、肖迪佳、王絮梅、杨文卓、彭涛、陈嘉乐、魏琪琳、周志强、都成、黄文博(建筑);蒋朝志、黄刚、刘莎、孙尧州、郭劲(结构);杨坤、肖斯达、靳冲、陈渝(给排水);杨珂、柳毅、龚博(暖通);许嘉宏、关怀、佘奇、何远兮、何劼(电气);董彪、殷兵利、董兴斌、范锐(幕墙);钟辉智、石利军(技术)
总建筑面积:20.16 万 ㎡
设计时间:2015.03—2017.08
建成时间:2021
摄影:404NF STUDIO
-作者信息-
郑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郑勇工作室主持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肖迪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陈嘉乐,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延伸阅读:
【AT】旧城更新,城市中心的集约性剧场 ——四川大剧院(by 郑勇)
本文刊登于《建筑技艺》杂志
(点击杂志封面了解本期详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5万+粉丝点击关注↓
热点关注 ▎ 深度人物 ▎ 新作发布 ▎ 学术活动
后台回复“投稿”“合作”“转载”了解更多内容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